“铸警魂”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精讲教育课
按照williamhill中国官方网站“铸警魂”育人工程“思想教育培育设计”安排,开展心理健康教育。4月1日,我院李菊英副教授给学生作了“培养和谐心理 塑造幸福人生”课程讲座。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,培育阳光心态,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,学会自我防护、自我控制、自我调适,做到积极向上、乐观开朗、情绪稳定、豁达大度、热爱生活。
李菊英副教授从三个方面入手,主要讲了以下内容:
一、什么是和谐?
1.“和”指睦也,有和衷共济之意;“谐”,相合也,有顺和、协调、无抵触、无冲突之意。“和谐”一词,蕴含和衷共济、内和外顺、协调和谐之意。
2.人与自然的关系,人与社会的关系,人与人的关系,身与心的关系。 概括为:天人和谐,人际和谐,身心和谐。
季羡林先生对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说:“我们讲和谐,不仅要人与人和谐,人与自然和谐,还要人内心和谐。”人类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: 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;二是人与人的关系,也就是社会关系;三是个人内心思想、感情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。我们讲和谐,不仅要人与人和谐,人与自然和谐,还要人内心和谐。鉴于此,我把人文关怀的层次分析成人与自然、人与人及人自身的思想情感处理等三种关系,如果这三种关系处理得当,人就幸福愉快,否则就痛苦。
和谐创造快乐,和谐创造幸福(以实例说明)。
不和谐就是失衡、矛盾、混乱、分裂、能量的丧失、消亡。
自已与自己不和谐:纠结、矛盾、焦虑、抑郁、迷茫、敌意等。
人与人不和谐:冲突、流血、死亡等。
人与环境不和谐: 过度取用,生态失衡,天灾人祸。
心理不和谐会给人带来精神状态、情感状态、身体状态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负效应。
和谐始于内心,良好的心态、健全的人格,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,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。
和谐从“心”开始是一种素质、一种能力、一种境界、一种力量、一种使命、一种人格成熟的标志。
二、什么是幸福?
1.幸福是以积极的心态与自我、与他人、与社会、与自然和谐相处所体验的愉快状态。幸福与不幸福,心态使然。
积极心态的人的特征表现。
消极心态的人的特征表现。
心态是一种力量:心态影响生理,消极悲观的心态会把人引向死亡!心态影响能力,消极的心理暗示:只会自我设限,画地为牢,却步不前!不同的心态,决定着不同的选择,不同的选择带来不同的结果,心态决定命运。
到底是什么影响着我们的心态?(运用心理学理论、生活中的实例说明)。
不合理、非理性的观念在作怪。
三、如何构建和谐心灵,创造幸福人生?
1.建立清晰的人生目标(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?)
2.以敬畏、谦逊的态度,面对不可抗拒、无法掌控的事实要懂得臣服。
3.养成正面思维的习惯。
4.善于平衡自我,保持心态平衡。
5.全身心快乐地投入学习和生活。
6.做自己生命的主宰,做幸福的主人。
保持内心的热情;学会面对挫折;不断学习接受新事物;坚持锻炼保持身心健康;多储存正面情绪保持幸福赢利;慷慨助人;用于挑战新高度;懂得表达感恩与感激。
李老师的讲座很好地诠释了培养和谐心理、塑造幸福人生这一主题,对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,调节好个人心态,幸福快乐生活,走好人生路程有很好的引导作用。李老师的讲座对我院“铸警魂”育人工程,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
李菊英副教授做讲座

心理健康教育精讲课堂上的学生